欢迎光临南京泰坤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服务热线:025-58698908

025-58698908

咨询热线 025-58698908

联系我们

名称: 南京泰坤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主场所地:南京市江北新区学府路24号联东U谷12栋5楼

邮政编码:211500        

电话:025-58698908(传真)

手机:15077888898 18120170944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动态

“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圆桌会在京举办
浏览:207 发布日期:2023-06-01

 2023年5月11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在京举办“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圆桌会,会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儿童投资基金会(英国)共同支持。会议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三期研究成果,并就促进《指南》与“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等重点议题的融合对接,以及项目2023年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Erik Solheim),“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郭敬出席会议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主持开幕致辞环节。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中非发展基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等30余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索尔海姆在致辞中肯定了《指南》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动员资金进入绿色产业的国际背景下,《指南》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以引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推动中国资金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产业,让更多国家从中受益。郭敬在致辞中表示,《指南》研究成果帮助完善了“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投资实践,为国内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力支持。时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指南》研究成果将为推动海外绿色投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绿色联盟秘书处副主任专家朱源代表课题组介绍了《指南》第三期研究成果——《对外投资合作基金绿色化研究》。《指南》旨在推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合作全过程中,将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要求贯彻到基金支持项目的日常操作中。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从投资引导和气候环境管理角度,探讨了“一带一路”项目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建议,讨论分别由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可持续投资部项目主任苗红和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国际协调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主持。

  苗红表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自中国做出“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庄严承诺后,中国各利益相关方如何加强协同效应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既是需求,也是挑战。

  张建宇提到,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绿色发展可以为世界经济疫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指南》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落地性的建议,可帮助落实中国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提出的承诺。


  政策引导在促进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王泺表示,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供应链和产业链层面,中国已经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枢纽。中国可以利用对外援助撬动贸易和投资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低碳发展。此外,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帮助共建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李丹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参考国际和国内现有相关标准,建立更加完善的“一带一路”风电项目绿色评价标准。期待未来联盟建立与共建国家沟通机制,结合共建国家关切开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主任姜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以来,中国对外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议未来联盟与国内非政府组织(NGO)、企业等广泛联系,形成合力,更有效地促进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


  结合非洲实际需求完善中非可再生能源投资合作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芮婉洁(Hannah Ryder)表示,自2014年起,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非洲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不断增加。要加强与中国的信息分享和交流,确保南南合作资金或其他气候资金能够优先进入非洲最佳的能源项目中。

  世界资源研究所非洲办公室能源可及项目总监本森·伊雷里(Benson Ireri)表示,非洲仍有大量人口无法获得电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为吸引中国等投资者进入非洲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行业领域,非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增信和融资机制、出台激励政策、使用赠款撬动投资、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电力消费以增强投资者信心等。

  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公使所罗门·特斯法耶(Soloman Tesfayae)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埃塞经济转型、环境和气候管理主要驱动因素。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技术和投资潜力,对埃塞的投资可以为绿色发展和转型创造机遇,推动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埃塞将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提供激励措施、拓宽交流渠道,帮忙中国企业进入埃塞市场。